在生活中,当我们决定去做一件事情时,总是坚持不了多久就放弃了。
比如,我们想好每天运动健身,可是没过几天就不想继续了。
再比如读书看报,原本决定每天读多少页书,以此提升一下自己的内涵修养,然后仅仅只坚持了一个星期就把书放在角落里落灰去了。
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,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?
原因是多方面的。
我们去做一件事总需要一个动机。
运动健身是为了保持好体魄,读书看报是为了提高自身修养。
所以说我们将人的行为总结为两个动机——外在动机与内在动机。
外在动机是什么呢?我们举个例子。
一个小孩考试成绩很差劲,家长为了让他考出个好成绩就跟他说,如果下次能考及格,我就奖励你一百块钱。于是这个孩子就每天努力学习,争取下次考一个好成绩拿到这个奖励。
看到没有,这个孩子并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,他不喜欢学习,想要考出好成绩只是因为奖励。
这就是外在动机。
而内在动机则不同,它不受任何附加条件的影响。
另一个孩子,你问他你学习成绩为什么那么好?他告诉你,因为他喜欢学习,每记住一个知识点都会让他很开心。
他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学习,他学习不为得到某样奖励,是一种获得知识的乐趣。
这就是内在动机。
可以看出,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是性格使然,有时是无法改变的。
但是我们却可以将两者转化。
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你可能听说过。
一个老人因为自己住所附近老是有小孩踢油桶,油桶发出的噪音让这位老人非常痛苦。于是他就想出了一个办法:他将孩子们叫到跟前说,谁每天来这里踢油桶,踢得最响亮的那个孩子我就奖励他五块钱。孩子们高兴极了,每天来这里报道。开始这场比赛很激烈,可是老人的奖励却越来越少,就这样来踢油桶的小孩来的也越来越少了。直到老人不再分发奖励,孩子们就直接不再来这里踢油桶了。老人就这样解决了他一直困扰的问题。
这个故事就说明了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相互转换的问题。
开始孩子们因为踢油桶而开心,后来因为奖励来踢油桶。乐趣由此转换成动机。
而奖励越来越少,孩子们的乐趣也越来越少,直到奖励消失,孩子们也不再来了。
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也同时消失了。
与之相反呢?如果我们将奖励加倍,做这件事情的动力是不是就越来越足呢?
是的,答案是肯定的。这样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都同时增强了。
通过外在动机与内在动机的描述,我们就知道,做一件事情要想有长性,我们就要从兴趣开始出发。
从兴趣中激发潜能,让自己从中得到乐趣,如果同时有外在奖励,这件事情将完成的更好更快,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所以让我们加油吧,找到我们自己的兴趣所在,坚持下去,向终点进发吧!